近年来,为加强辅警队伍建设,安徽省宿州市公安局从制度规范、日常管理和职业保障等方面出实招,推动辅警队伍实现从"数量规模型"向"质量效能型"转变,辅警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。
制度筑基,全链条锻造铁军
制度是管理的基石,宿州公安坚持“用制度管人、用流程管事、用标准提质”,积极构建全链条管理体系,让辅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,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。
“层级评定让我有了职业目标,工作越有干劲成长空间越清晰!”现代产业园区分局辅警裘梦寻说到。2022年,宿州市公安局创新实施“四类七级”职业发展体系,凭借参与多起重大盗窃案件线索研判的突出表现,裘梦寻成为首批通过综合考评的“四级辅警”骨干。与此同时,宿州公安设立"四类七级"薪酬制度,让辅警感受到职业价值和工作回报,进一步激发辅警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。
此外,宿州公安构建"1+N"管理体系,出台《全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管理联席通报制度》等19项规范,并创新"三必谈三必访"机制,全年开展谈心谈话1.8万人次;通过纪检、情指、督察等七部门联动,化解风险隐患27起。
协同提效,多维度织密防线
近年来,宿州公安以“共建共治、协同处置、群策群力”为抓手,将辅警管理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,通过建立"同属性联推""一单双推"应急处置机制,形成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强大合力,切实织密平安防护网。
2025年2月,休班辅警李鹏真带娃吃面时,一眼认出盗窃嫌疑人王某。随后,通过手机联动派出所将嫌疑人抓获。
2023年2月,辅警张勇下班途中捡到装有现金和证件的钱包,后与民警连夜比对信息,最终联系上失主李女士。“辅警的素质让我对公安队伍充满信任!”群众点赞道。
人文聚心,立体式关怀培育
辅警队伍既要“严管”更要“厚爱”。宿州公安坚持以人化人、以情暖人、以业留人,持续增强辅警队伍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荣誉感和获得感。
交警支队辅警刘超坚守第四小学护学岗12年,被市民称为“最安心的背影”。凭借独特的工作法,他十余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校园周边及师生的平安,辖区涉师生交通事故连续八年“零发生”。2024年,刘超获评“全省十佳交通辅警”。
宿州公安以立体式关怀培育体系推动辅警队伍管理建设,2024年,224名优秀辅警受到表彰,累计17人通过法律职业考试,9名辅警通过考核进入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序列;试点"辅警学院",为508人减免学费9万元;开展功模休养、夫妻团聚等暖心工程,惠及126人次。下一步,宿州公安将深化“职业化、智能化、规范化、人性化”改革,进一步提升辅警学历,推动更多优秀辅警纳入特殊岗位编制序列,为平安建设注入新动能。